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大手拉小手 — 引導計畫】

引導計畫 —溫暖無私的引路者,引導孩子適性發展

「大手拉小手-引導計畫」是繼「助學計畫」後,普仁極力推動的青少年關懷工作,引導計畫係意指結合學校來推動,由最了解學生問題與心理需求的學校校長及老師們,構思設計各種方案並提出嚴謹的計畫,透過各類方案引導學生適性發展,築起對人生與未來之希望。普仁持續反思,當我們在滿足孩子們求學的基本條件後,進一步思考如何能讓這些孩子在艱困的生活環境中得到外界的支持與關懷,協助他們找尋生命中的一扇出口。普仁相信有自信才有快樂,不論是讓別人或自己,快樂就是最大的好事!

引導計畫發起人 、 微熱山丘創辦人、普仁前董事長許銘仁說:「引導計畫是一種公益創投的概念,我們請這些校長老師,用他們的熱情把心中的企劃和理想勾勒出來,我們再進行審核,如果這個企劃案,對學校、特別是對學生有幫助,我們就提供資源,讓這小小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弱勢學子讓偏鄉教育者倍感艱辛🙍‍♀️

  • 弱勢多元倍感艱辛:偏鄉學校普遍情形,全校學生七成以上為弱勢(單親/隔代教養/低收清寒/原民/新住民),這些弱勢孩子於知識背景上和一般生、文教區的孩子有著起點的落差,加上家庭所給予的複雜生命議題,讓老師需花多倍的時間心力照顧教導學生,想給孩子更多卻苦無資源。
  • 那些教室裡的客人:有些孩子學業成績不起眼、對學科內容不感興趣,早期學校沒有社團,他們喜歡的東西沒有被發現,他們在教室內找不到舞台,缺乏到校學習動機、自信和成就感,易有逃學之虞。
  • 缺乏家庭照顧:父母需長年到外地打工、父母離婚、外配父母回家鄉等原生家庭因素,加上偏鄉教師流動率高,孩子們需時常面臨分離,在幼小心靈上留下或顯或隱的傷痛,缺乏人際互動與學習典範。

🚩利用社團活動引導學生適性發展、達成校園零中輟🏫

我們開放全國具「高關懷學生」之國中學校提案。以公益創投方式進行,由最了解學生問題與心理需求的校長及老師們,因地制宜,根據在地高關懷學生的現況,以學校社團為主軸來構思,輔以各種教案形成計畫,提交由本會審核補助。

普仁與學校合作,成為偏鄉教育者強而有力的後盾,攜手引導學生適性發展,讓即使不愛唸書的孩子,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建立自信,找到學習動機、適性發展的舞台與家一般的溫暖,並提高對學校的認同度,促使校園零中輟。

🚩引導計畫社會影響力統計💡

  • 2025年扶助國中社團21案;人數:約466人
  • 平均一個社團贊助約20萬元的執行經費
  • 2008年服務至今累計53所學校340個社團(11,175位學生)
  • 每年扶助社團平均20案以上,約服務600位同學
  • 計畫扶助學生休學率1.41低於全國2.31
  • 各社團屢獲國際世界級、國內全國性各項比賽佳績
  • 全國國中畢業生進入公立學校的比例為61.52%,本計畫學生則為68.95%, 高於全國1.12倍

🚩引導計畫大綱

  • 鼓勵學校團隊提出適切且具體可行之引導計畫案。
  • 由普仁召集專業人員組成計畫小組,審核計畫案之價值及正確性,與執行團隊面談,指導及確認計畫案的可行性。
  • 經普仁基金會計畫小組審查決議通過後確認合作學校並給予補助。
  • 年度期中評鑑,分析執行結果及成效,提出改善及修正後再撥第二期贊助款。

🚩引導計畫特色

  • 鼓勵學校校長、老師深入引導學生
  • 活化學校的多元學習方案
  • 以公益創投的嚴謹性,激發創造性的引導計畫案
  • 支持學校有效引導學生勇敢面對挑戰與改變
  • 連結在地資源,落實在地深耕,營造一個有溫暖、有希望的環境

🚩普仁如何與國中學校合作

  • 資金根據學校計畫提出的經費預算給予補助,亦藉由期中評鑑與年度成果報告,分析執行結果及成效,並提出計畫改善建議。
  • 陪伴普仁透過學校每月在本會網站上傳的活動報導和學生參與心得,以及不定期到教育現場關懷訪視、出席社團活動、舉辦贊助人茶會等關懷互動,主動發覺教育者或學生的需要,即時連結資源給予協助。
  • 共好普仁定期舉辦交流研習會,聘請專業的心理師、青少年教育領域專家進行講座,並讓全台各校偏鄉校長和老師透過交流研討計畫執行所遇問題及解方,使計畫年年滾動性修正進步。
  • 舞台普仁鼓勵社團進行公益服務與公益演出,並支持社團至國內外比賽的相關經費;除了透過季刊及官網報導社團成果之外,普仁亦舉辦社團聯合成果展,為孩子建造被世界看見的舞台。

🚩引導計畫讓我們看見孩子們在社團引導下的改變

  • 找到到校動機當孩子習慣和喜歡上社團活動,自然遠離了誘惑、惡習和不良的交友圈,參與計畫之社團學子升學率與到校率達100%。
  • ​歸屬感和完整的家在老師沒有休假的陪伴關愛下,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在同儕中找到學習典範,學會了友善的人際互動、用愛對待他人。
  • ​找到自信和成就感透過社團的練習和比賽肯定了自我價值,而成為家庭、學校或地方之光,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達成更高的成就。
  • ​當興趣變成技能/強項,為升學加分有孩子因此保送體育班、音樂班,找到生涯的另一出路。
  • ​建立榮譽感和遵守規則透過社團的約束,帶動改變孩子的品行,有孩子為能持續在社團練習或去比賽,而主動銷過、努力使成績進步。
  • ​感恩與善循環許多孩子於畢業後,會利用假日回來照顧學弟妹們,甚至成為助理教練。

 

🌞普仁邀請您 一起力挺孩子逆轉人生🌞
 


 

浮動按鈕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