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
:::

【活動後記】育成計畫公益行動課程—關心公益從自身出發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本次育成計畫的公益行動課程,我們再次與《報導者》合作,以關注社會議題為出發來設計課程,希望藉由課程的引導來協助小太陽探索自我、觀察反思,有邏輯性地將個人的論述表達出來。並藉由影像與寫作創作練習,培養思辨與說故事的能力。期許在課程結束後,小太陽都可以產出一則自己所關心的公共議題報導,而這些報導都有機會在《報導者》的平台上露出。

這次課程以理論與實做交叉並行,讓小太陽們可從做中學。一共有四堂課,第一堂課偏向「導論」,由《報導者》三位特約記者分別就產出議題時的文字以及影像該如何設計撰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讓小太陽們先有基礎概念。

首先是文字記者楊智強老師跟小太陽講解如何發想及撰寫議題,他鼓勵小太陽從自己關心的議題著手,透過自身經驗及身邊資源,深究議題,並在此過程中釐清此議題想要影響的對象是誰,這關乎之後在設計訪綱、訪問技巧以及撰寫文本。而大家很在乎得如何「設計問題」這件事,老師直言不諱的說:「問出好問題沒有捷徑,只能強化自身對議題的熟悉度才能問出好問題。勇敢的開口『問』,每一次的經驗都是下一次訪問的線索或養分,『沒有一個問題是笨問題』。」

而攝影記者蔡耀徵及張家瑋兩位老師以「影像如何介入議題」為主軸,用自身經驗分享取代生硬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中就開始激發小太陽的想像力。

課程開始之前,我們請小太陽事先準備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下午再以分組討論的方式讓三位老師輪流聽取小太陽的初步發想。相信在獲得三位不同背景老師的建議後,小太陽們更能夠釐清自身想法的可行性以及可塑性。

課堂結束前,三位老師也提醒小太陽們,了解自己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議題可以深也可以廣,但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要站在客觀立場縮攏議題,彙整佐證,提高完整度以說服讀者,方可達到一篇議題報導的目的。

接下來的課程便是針對小太陽們的製作進度來做討論,期待五月大家的成果發表。😊😊

▲耀徵老師說議題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開始之前先確定好想以文字為主或是影像為主,縮籠議題,讓報導完整度更高。

 

▲家瑋老師提醒小太陽在創作影像時,在現場要放掉的刻板印象,才有機會創造出有意思的畫面。

▲智強老師在跟小太陽們交流之後發現有些人的理想是很宏大的,他也特別提醒有野心的人 可以縮小範圍,可行性才會高;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必須找出證據,說服讀者。

▲在下一次上課前,小太陽必須準備好作業該有的進度,家偉及耀徵老師也出了影像作業給同學們,鼓勵同學用手邊方便取的器材創作,練習熟悉鏡頭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