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
:::

【育成計畫】公益行動課程(二)文字與影像轉換的思考與聯想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上週六(3月9日)育成計畫的公益行動報導,來到了第二堂課程,這次課程由家瑋老師及耀徵老師主持,帶著的小太陽們進行一場手腦並用的「文字影像化」思考與聯想練習。

一則報導的呈現,不單是文字的撰寫,影像呈現可以讓閱讀者更容易進入報導的事件當中。而在報導中,將難以文字化的事件留給影像呈現,也是規劃報導的一個環節,有些主題適合用文字表現,而有些主題用影像呈現則更具感染力。

影像思考練習,就是學習建構畫面,將文字影像化的過程。家瑋老師引導小太陽們用圖像式的邏輯思考,來表達難以用文字形容的某些具體狀態,好讓對方更快更清楚的了解自身想表達的意思。

課堂中,家瑋老師出了幾道文字題目,請小太陽畫出該文字敘述,這個練習重點不是在於畫的多逼真,而是將文字敘述轉換成畫面的想像力。小太陽們如何利用自身生活經驗,設計畫面詮釋文字,如何增加非文字的細節,讓畫面更加立體,是這個練習的精隨。

▲家瑋老師的第一題題目是「早上五點老闆到市場採買」,請小太陽們畫出對這一句話的想像,以及自己會如何詮釋這段文字。

 

單點練習之後,接下來是多點的發想。一則報導是由人、事、時、地、物的組合,而如何挑選、過濾訊息,也是一門學問。家瑋老師分享自己利用「心智圖」延伸專題的經驗,引導小太陽試著練習延伸自己專題的關鍵字,並畫成一個心智圖。隨著發展的過程,慢慢地梳理報導方向,提高專題的執行度及精準度。

▲家瑋老師分享之前在做報導攝影時所畫出的心智圖,並從中歸納出拍攝題材。

接棒的耀徵老師講授的是「如何看待影像及創作方法」。在第一次上課時,他出了一項功課給小太陽們,這項作業是請他們每天拍攝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無關美醜,是鼓勵大家在記錄生活的同時,訓練自己對影像的敏銳度,他稱這項作業為「攝影伏地挺身」訓練自己的「攝影肌耐力」。這對不熟悉攝影技能的小太陽來說,是一種練習觀察力以及提升感受度的方式。如何從自己拍攝的照片中,跳出既有框架,進而創造出自己的視覺語言,增加專題的獨特性。

▲耀徵老師分享自己的每日一照,並說明這項作業背後的意義,是希望小太陽們可以透過每日的紀錄來擴增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從開拓視角這個面向之後,耀徵老師回到了如何讓文字創作也可以腦洞大開,他邀請小太陽們放下理性思維,用自己的「潛意識」思考。他先讓大家紀錄當下腦中浮現的任何詞句,名詞、動詞或是形容詞都可以,不用設限的紀錄,直到時間停止,有些小太陽很放飛思緒的記錄了超過三十個詞句;但有些還是略帶理性的紀錄大約十多組詞句。接下來他請小太陽在自己的詞句中找到六組詞句,組合成一個超現實的故事或是狀態,最後再請大家針對這則不合理的狀態,組織成一則小短文。

這是一個從非理性發想開始,進入理性組織的過程。中間耀徵老師引導小太陽們慢慢收攏創意,最後將故事導向合理,看似有點「迷因式」的創作方式,其實也是在跳脫傳統思維,迸發更多可能。

▲當大家寫完自己的跳耀式思考之後,耀徵老師請大家與左右的夥伴分享,並檢視對方是否太有邏輯以及分析對方當下的心神狀態。

 

經過一連串的brainstorming之後,兩位老師也不忘關心小太陽們的製作進度,在大家一一分享預計製作主題及目前進度的過程中,兩位老師也會針對大家的所制定的主題以及考量目前自身能力,給予小太陽們調整的方向及建議,以提高大家的報導可執行性,下一次上課時間是4月份,越來越期待小太陽們的成果發表了😊😊

▲每位小太陽上台分享自己的構想,除了增進自己的表達簡報能力之外,也可以聽到別人的想法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