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
:::

【小人物大英雄】一個人如何幫助數千位沒有鞋穿的孩子?「先做再說!」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緣起於慈悲喜捨,一念菩提心成就快樂腳

「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句名言作為張淑梅女士發起快樂腳贈鞋行動的註腳再適合不過了!

淑梅姊回憶道:「我從新聞報導裡面看到很多家庭家徒四壁、家長沒有收入,導致家中小孩都沒有辦法穿完整、符合自己的腳型的鞋子,甚至於沒有鞋子可以穿著上學,你絕對想不到說,台灣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就這樣看了兩三年的新聞,身為佛教徒的淑梅姊思維著佛經以及自己師父時常開示的「慈悲喜捨」,慈為予一切眾生安樂、悲為拔一切眾生的苦,秉持著菩薩道的精神,淑梅姊覺得自己應該要做點什麼來回饋台灣社會,但自己的力量不大,要怎麼從零開始實踐一件善事呢?答案是積少成多!

「我就跟菩薩講說,我從沒有開口過跟人家募款,也沒有開口過跟人家借錢。這個要開口跟人家說要募款,還不曉得要怎麼說,反正就想不管了,我就去找認識的朋友,幾乎每一個人聽到我這個訊息都說yes,他們所表達的是說,我喜歡妳這樣的作法,我知道妳要做什麼,真正的只有一個目的,也會知道這個錢真正用在哪裡。」淑梅姊說就在菩薩和護法的加持護佑下,一個、兩個、三個朋友慢慢累積,於民國97年,第一屆的快樂腳贈鞋行動順利承辦。

至於為什麼取名為快樂腳呢?這個命名就是希望這些小朋友穿新鞋快樂上學,希望帶給他們快樂的心和自信心,讓他們覺得有人關懷他!

 

從一到百,行善是有蝴蝶效應的!

快樂腳發展的十二年來,從一開始的三十多位捐款人、五萬元到現在有一兩百位捐款人、四十萬元左右的規模,問淑梅姊一開始做的時候有想過就會一直做下去嗎?淑梅姊笑說:「那時候也沒想那麼多,就覺得先做再說,想太多會成不了事!」沒錯!就是這股純然的善心和熱忱,吸引了善的能量蜂集,淑梅姊將快樂腳的訊息走到那就分享到那,諸如去市場買菜、到郵局寄發感謝卡,總會有人主動說要響應捐款。

淑梅姊不僅希望朋友們捐款,更希望他們能加入第一線執行的行列,首先感動宛瑛姊(劉宛瑛女士)加入,宛瑛姊發揮其會計的專才將每年的募款財務報表、成果報告編輯成精美、易於閱讀,而後陸續由不同朋友輪流擔當兩年一任的主辦人。

詹宏泰醫師是淑梅姊和宛瑛姊數十年的家庭醫師,淑梅姊說:「跟詹醫師募款時,一開口他都可以啦!可是一開始沒有邀請他擔任主辦人,因為詹醫師看病很忙,怎麼敢開口?」但身旁的朋友一致推薦詹醫師擔任主辦人,於是在一次看病完之後,淑梅姊把握空檔開口詢問,沒想到詹醫師爽快答應,反倒讓淑梅姐嚇一跳、高興不已,從此,醫病關係也昇華為一起行善的夥伴關係。

詹醫師仁心仁術、視病如親,廣結了許多善緣,也因此為快樂腳注入了強而有力的後盾力量!

 

 

小診所發揮大功能,成為地方行善集會所

詹醫師第一次擔任主辦人是快樂腳第七屆時,當年度的贈鞋方法是與彰化地區鞋全家福合作,邀請家長帶孩子們到店內免費挑選鞋子,那次的贈鞋活動登上了多家新聞媒體的版面(中天新聞、北捷捷運報的頭版等,新聞詳見https://reurl.cc/o9mjMv),北醫醫院的志工看到後馬上跟詹醫師說:「以後有這個好康的,你一定要跟我們講喔!」,後來報紙公告在詹醫師的診所內,更有很多病患紛紛詢問如何參加快樂腳,還會幫忙「道相報」,於是附近菜市場、鄰里街坊都知道了「詹內科診所」每年八月都會贈鞋給偏鄉孩童,診所成了一個行善捐款的據點,每年的固定時間看診間就會多了一段這樣的對話:

病人:「醫師,今年快樂腳還沒開始嗎?」

詹醫師:「快了!快了!八月學生才開學報到,才能知道有多少人需要。」

還有一次,有一位熱心的太太跑到診所告訴詹醫師說:「我要捐四萬元」

醫師表示:「我不是跟你講了只接受小額捐款,幾千就好。」

但太太執意要捐四萬元,醫師只好說:「拜託,拜託,拜託不要給我四萬元,我不收四萬,要的話最多一萬。」

於是太太就拿了一萬,走出診所後,過了馬路又回來。

太太:「那如果我用爸爸名字一萬、媽媽名字一萬,還有誰的名字一萬,這樣總可以了吧?」拗不過這位太太的堅持

醫生只好說:「好吧,那每個名字都要登記清楚,因為要寄收據過去。」

 

這是別家診所聽不到的美妙插曲!

那為什麼只要小額捐款呢?因為快樂腳的團隊規模是小而美,無法處理大量的捐鞋量,起初設定的金額目標就是三、四十萬元,強調100%的執行率,專款專用、不留餘款,若開放大額捐款,一人捐五萬,六個人就結束募款了,可是快樂腳團隊希望有更多人參加,廣為宣傳,讓善的精神發揚出去。

 

到服務現場走一趟,才發現許多的難以想像

快樂腳早期是與家扶中心合作,直至第八屆才轉介由普仁承辦,服務對象也由家扶孩子擴大為全台偏鄉地區的孩子們。快樂腳團隊曾多次與普仁一同到偏鄉學校訪視,每每都會留下深刻印象。

民國一百零四年贈鞋到屏東區的三個學校,詹醫師與普仁前執行長梅老師、普仁高雄後援會約定前去訪視,詹醫師原以為一天就能將三個學校訪視完,沒想到普仁夥伴卻告訴他,三個學校分別在三個山頭,三座山之間的路不相通,從屏東市單獨到一個學校,來回至少需兩小時,因此要拜訪完三個學校需要三天,詹醫師表示那時他才知道偏鄉地區的交通和我們想像的很不一樣,由此也可想見偏鄉孩子們即使想買一雙新鞋,要到鞋店一趟亦是個難題。

還有一次,快樂腳團隊至瑞芳地區訪視,見到在寒冬之際許多孩子卻穿著藍白拖來學校,遂詢問當地的校長,校長說:「在台北縣瑞芳地區,你會發現還有這麼多孩子沒有第二雙鞋可以穿著上學。這些小孩大部分都是隔代教養、父母都出外工作或在當地沒有什麼工作機會。因此我都允許這些孩子,可以在下雨天時穿拖鞋來學校上課。」校長及老師們發現很多孩子因為只有一雙運動鞋可以穿,鞋子在多雨的瑞芳地區又不容易乾,所以造成孩子們染上香港腳等皮膚病或出現問題。當校長、總務主任親自載著鞋子回校時高興之情都溢於言表,直說道:「我們真的很感謝你們幫小孩子買鞋!」

 

從做中學,快樂腳的服務持續進化中

普仁每年都會與快樂腳團隊開會,除了決議今年度的贈鞋地區、金額數量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出執行時遇到的困難或不完善處,大家共商更好的做法。

舉例而言,以前請學生到店裡選鞋的做法,有時有的報名填寫一人,可是全家兄弟姊妹一起來,就會臨時新增鞋子數量需要緊急籌募現金,但普仁以學校為單位、老師為窗口,直接統計的會是確切數量。又如快樂腳在挑選鞋子時,首選考量一定是耐穿好走,一開始就單純採買最耐穿的那款寄到學校去,結果學生拿到鞋子, 一來鞋子的款式和顏色他們不一定喜歡,二來他們擔心:「我如果穿這雙鞋上學,受贈的人都穿一樣的鞋款,大家會貼標籤說這鞋子一看就知道是贈送。」,但孩子們不會想被人家知道他們的家庭狀況!於是快樂腳團隊就決定每年挑鞋子時,會問店裡的新樣式、建議的款式、熱銷的款式,在鞋店、學校和普仁三方都應付得來的範圍內,將鞋子選擇種類開放至六種,讓學生自由選擇。

以上這些都是在服務過程中經年累月的經驗,快樂腳團隊表示他們三位都已超過退休年齡許多,但希望快樂腳贈鞋行動能夠持續傳承下去,未來目標會是希望直接以普仁為募捐平台,取代原本以三人為收款人的轉介,為的是讓服務擴大綿延,也讓更多人有機會一起加入贈鞋行列